逐“云”而行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

站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的智汇小院样板间里,技术合伙人王坤并没有过多打量温馨的北欧风装修和齐全的配套设施,而是径直走到书桌前,熟练地测试起了桌面下的万兆网络接口。屏幕上实时跳动的速率让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他和团队同事们每次来到这里的习惯性仪式。

“万兆网络直连算力中心,就像给创业者配上了高速公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有梦想的‘数字游民’都能以最低成本驶上这条高速。”王坤对记者说。这位南方青年选择北上创业的理由十分明确:这里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之一,更是他们实现“普惠算力”梦想的最佳土壤。

战略布局 塞北青城崛起“中国云谷”

从呼和浩特市区向南行车约20分钟,一片崭新的现代化园区映入眼帘。规划控制面积496平方公里的和林格尔新区,正成为首府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新区绝非普通的产业园区。翻开国家战略布局图,这里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2024年,新区完成营业收入40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5.54亿元,各项经济指标持续跃升。

“新区是呼包银榆经济带、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区,更是自治区和首府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讲解员介绍道。如今,这里已获批建设国家首批万兆光网试点园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城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国云谷”的品牌持续擦亮。

走进新区管委会,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算力调度规模、能耗指标、企业入驻情况……每一个数据都折射出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新区紧紧围绕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聚焦算力及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信息、食品加工“四大板块”,全力构建四条产业链。

智汇小院 给数字游民一个温暖的家

在智汇小院项目建设工地,17栋住宅楼已初具雏形。这个总投资4.1亿元的人才社区,专门为青年群体设计,提供1005套住房,从30平方米到90平方米的四种户型满足了不同创业者的需求。

“这不是普通的人才公寓,而是数字创客的孵化器。”项目负责人表示,智汇小院最大的亮点是依托新区“万兆园区”优势,布局算力服务器和万兆网络直连中国移动算力中心,为从事数字创意类的“数字游民”提供低价高效的云服务。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新区的扶持政策:入驻人才可享受租金减免,其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租金全免;硕士研究生减免50%;本科生减免30%。这种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

更贴心的是,智汇小院在入户大堂设置了就业服务站,配备政策宣传屏、自助服务机等服务设施。和林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定期现场办公,为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比价网 打通算力普惠“最后一公里”

王坤和他的团队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创业环境。“去年我们团队在做一个AI行业解决方案时,花了几天时间对比不同云厂商的GPU配置,结果发现某云厂商的H20实例价格比本地智算中心贵30%。”王坤回忆道。

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中小企业在算力采购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技术门槛高”的痛点。于是,在一个深夜下班后,几个创始人边吃烧烤边策划起了“算力比价平台”的构想。

“既然要解决普惠算力,那么首先得有底层的算力调度能力。国家东数西算政策已经打通了底层的异构算力资源的调度分配,我们的比价网就是要构建在这个基础之上。”王坤说。

这个想法得到了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的高度认可。管委会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孵化器办公场地、人才公寓、万兆网络环境和深夜食堂等全方位支持。在管委会的帮助下,比价网迅速上线,提供算力计算器、基于算力需求预测模型的AI比价对话等工具。

“输入模型参数,系统自动匹配最优算力组合,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用上高端算力。”王坤自信地表示,“我们坚信,和林格尔新区有潜力成为‘中国的硅谷’,用绿色算力滋养创新土壤。”

益生菌“芯片” 乳都升级的新引擎

在新区的另一端,科拓生物食用乳酸菌制品生产基地和乳酸菌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正酣。这个总投资16.1亿元的项目,将成为亚洲技术和装备最先进的乳酸菌及其衍生产品智能生产工厂。

科拓生物副总裁余子英指着正在建设的厂房介绍:“呼和浩特打造全球农业聚集区,作为乳都,乳酸菌产业是乳制品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从饲草料的种植到奶牛的养殖,牛的保健,牛场的粪污处理,都可以使用益生菌和乳酸菌。”

选择落户和林格尔新区,科拓看中的是这里的产业配套、能源价格优势和人才资源。“我们两个工厂每年的能源费用大约1500-1600万元,在和林格尔新区肯定比在其他地方有优势。”余子英算了一笔经济账。

更重要的是技术渊源。“我们转化的技术源头,就是张和平教授30多年来研制的乳酸菌技术。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建在内蒙古有利于解决人才问题。”

最令人震撼的是科拓正在建设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我们从2003年开始收集菌种,现在已经收集了5万多株,主要以乳酸菌为主。在乳酸菌领域,我们的资源库是全球最大的。”余子英自豪地说。

对于呼和浩特的乳业发展,乳酸菌相当于“芯片”。“发酵一吨牛奶只需要加一克乳酸菌,风味就完全不一样了。提升乳制品产业水平,乳酸菌是重要手段。”

充电桩制造 填补产业空白的速度与激情

在蒙马交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组装充电桩模块。作为呼市第一家以充电桩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企业,蒙马交通从成立到投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新区速度”。

“我们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11日,去年12月1日正式投产,今年开始批量生产。”蒙马交通副总经理程小镇介绍,“目前我们的订单已完成2000万元左右,在协议的订单预计在5000~6000万元。年度产值目标是1.5亿元。”

蒙马交通是万邦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交通集团共同合资成立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直流充电桩、智慧收费场站设备、工商业储能系统和智能箱式变压器等。

“在我们投资之前,呼市乃至自治区内的大部分充电桩都是从外省采购的。”程小镇说,“我们不只是带来了一个产品,而是带来一个产业。”

新区管委会的服务效率让企业印象深刻。“新区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快速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月内我们就签订了厂房租赁协议,两个月内实现了投产。”程小镇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新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协助政策解读、手续办理,甚至帮助推广市场。”

产业生态 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在新区的规划蓝图中,各个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和林格尔新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强指着沙盘介绍:“和林格尔新区算电数字装备产业园是新区数据中心集群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布局,是新区数据中心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84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75亿元。“我们采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多主体开发,通过内联外引集群入驻,上下游企业关联协同的方式来招商引资。”赵志强说。

目前已入驻的项目包括蒙马的新能源设备、国电南自的电力设备、瑞科特的电力装备和西库的电气设备。整个产业园围绕新区数据中心上游的装备制造进行招商引资,产品涵盖高低压电力设备、电网设备、储能设备和新能源装置设备等。

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康云鹏补充道:“我们形成了梯次孵化过程:种子孵化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发展好的企业可以进入人才大厦;再壮大后可以在新区选择土地建设公司。”

这种全方位的产业生态打造,让新区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只要你有智慧、有技术,在这里就可以实现创业梦想。”康云鹏说。

夜幕降临,智汇小院的灯光次第亮起。王坤和团队成员们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宵夜,一边讨论着技术方案。

不远处,科拓生物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仍在精心培育着菌种;蒙马交通的生产车间里,最新一批充电桩正在打包发往全区各地。

和林格尔新区的故事,是中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到“普惠算力”的创业梦想;从传统乳业的升级,到新能源装备的制造,这条南部产业带正成为塞北青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万兆网络链接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无数创业者的梦想;绿色算力支撑的不仅是算法,更是首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hzyzzn.com/2546.html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